黄浦区绿色铝合金门窗厂地址

文章目录:1、上海市中心90岁的老建筑,正迎来一次“重生”2、贵州都匀在京招商引资3、如此城市|看上海摩登,看什么?怎么看?...

文章目录:

1、上海市中心90岁的老建筑,正迎来一次“重生”2、贵州都匀在京招商引资3、如此城市|看上海摩登,看什么?怎么看?

上海市中心90岁的老建筑,正迎来一次“重生”

黄浦区金坛路35弄集贤邨,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是上海新式石库门建筑的典型实例,与周边成片的优秀建筑一起完整地保留了近代上海建筑风格发展的历史风貌。

历经近百年风雨、几代住户,这些老建筑难免蒙上岁月的痕迹。前两年,黄浦区启动了对集贤邨的修缮工作,在兼顾保护建筑历史价值和照顾居民生活需求的前提下,完成了43幢楼房的修缮。近日,因产权原因未能赶上首轮修缮的21号楼,也开始修缮,工程即将收尾。

“1933年至今,集贤邨见证了老上海的发展与变迁,同时也是这场变迁的参与者。”黄浦区房管局相关负责人说,“这次集贤邨的修缮,也将延续这段历史记忆,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份精神和物质遗产。”

居民迫切需求必须解决

记者了解到,集贤邨的修缮包括对房屋外立面、建筑内部的全项目大修,以及对小区道路、架空线、排水系统、绿化重新设计修理改造。

居民老孙回忆,以前一下大雨,小区主路就会积水。修缮后,正逢夏日台风天,路上却一点都没积水,邻居们都交口称赞修缮工程。

然而,21号楼迟迟没能修缮。黄浦区房管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栋楼与其他楼房不同,属于仁济医院的产权楼,并非公房,政府无权直接对其进行改造。

本文图片均 胡幸阳 摄

老房子年久失修,总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屋顶漏水,走廊杂乱,公用厕所也不方便。”家住二楼的李文俊说,“前一阵,还有居民被屋顶落下来的东西砸到。”

为了解决居民的迫切需求,黄浦区房管局协调多方,最后由产权方提出申请,经讨论、评估后,申请专项资金,叠加仁济医院维修资金,委托南房集团对该楼房进行修缮。

记者随李文俊走进21号楼。工人们还在一层作业,二、三层则已修缮完毕。走廊亮堂、宽敞,厨房整齐划一,厕所也焕然一新。

修缮后的厨房与卫生间。

“原来,走廊里光线不好,大家自己搭的灶台、接的电线也乱七八糟的,难看不说,还存在安全隐患。”李文俊说,“修整起来真不容易。我眼看着师傅理那些蜘蛛网一样的线,理了两个月,能入墙的统统入墙,不能入墙的也贴着墙壁进了线管。”

李文俊102岁高龄的老父亲也住在楼里。年事已高的老爷子没法到每层楼的公共厕所如厕,只能用痰盂。此次修缮,施工方还特意为老爷子在房里安了个抽水马桶,解决了老人的烦恼。

还原记忆里那幢老房子

解决民生需求的同时,黄浦区还非常重视对历史风貌的还原。记者在21号楼外墙看到,有两列砖还没砌上,询问下来得知,这种砖头是要专门烧制的“泰山砖”,宁缺毋滥,正在等下一批到货。

“修旧如旧”——这是南房物业所提出的对历史建筑修缮的要求。一片拉毛墙面修缮,就要经过清水冲洗浮灰、涂刷脱漆剂、压力水枪冲刷、局部人工铲除、砂浆修复基层、刷两遍界面剂、天然水硬石灰抹灰料、手工做拉毛墙面8个步骤。一扇被水泡烂了的很少使用的后门,也要请技艺高超的木匠师傅按原风格手工修复。

楼里还有很多老木窗,损坏后,居民自行换成了铝合金窗户,但也已老化失修,每逢刮风下雨都会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此次修缮,施工方还将这些窗户统一改换成木窗式样、铝合金内里的双层玻璃窗,保留了原汁原味的风貌的同时,还兼顾了实用性,甚至加强了隔音、隔热的效果,真正做到了“既要面子,也要里子”。

李文俊是20世纪50年代搬进集贤邨21号的,当时只有10岁。六十多年过去了,这次修缮让他重新看到了记忆里的那幢现代派风格的新式里弄住宅。他激动地说:“现在这幢房子,甚至比我刚搬来时的样子更新、更好。”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历史遗存

集贤邨修缮是黄浦区近年来加快推动历史建筑修缮更新工作的一个缩影。黄浦区房管局坚持风貌保护与功能提升、民生改善相结合,今年在总体筹谋方面牵头编制了《历史风貌保护和利用“十四五”规划》;在建章立制方面牵头起草了《加强历史风貌区、优秀历史建筑和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实施办法》;在管理方式上创新提出了《优秀历史建筑日常管理导则》以及“小、微”装饰装修随申办App的“拇指办事大厅”等,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南昌路新式里弄聚集区近期刚完成风貌整体提升,其沿线历史建筑修缮工程分为房屋保护型修缮、弄堂环境改善和周边区域整体提升三个部分。自2018年开始,黄浦区房管局会同瑞金二路街道着手筹谋以民生需求为导向,“量体裁衣,精耕细作”的精细化修缮方案,保护性修缮方案在反复磨合中,历时一年才正式开工。

按照保护建筑修缮原则,应当考证建筑的历史样貌,遵循“原真性”原则。在南昌路136弄的修缮过程中,历史图纸显示沿街的围墙足有2米多高,水刷石材质粗细不均,质感饱满,而在高墙后面,则是一楼一院,每一栋建筑的出入口外都有一个庭院,十分优雅静谧。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庭院被封堵搭建,高墙被肆意涂刷,早已无法找到当年的风采。

为了遵循保护建筑修缮原则,一场“围墙革命”即将开展。然而商户会因改建损失了营业面积,自然不愿答应。工作人员屡次上门沟通,并提出了高墙矮砌、亮灯造景的方案,商户们才开始响应,甚至通过自发成立的商户联盟,自行参与设计。

最后,效果图终于落地,实现了政府与商户的合作共赢:在保护修缮中坚守初心,按照历史风貌进行恢复;在环境提升中互换真心,换位思考商户的实际需求,最终换来了共建共享的成果。

历史风貌保护修缮工作任重道远。今年,黄浦区房管局启动了约10万平方米历史建筑修缮计划,通过构建综合性、区域性、一体化的修缮新思路,将南昌路修缮成果进行复制推广,争取打造黄浦修缮新样板。

黄浦区房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始终以珍爱之心、尊崇之心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不可复制的历史遗存,不断探索具有上海特色、彰显黄浦优势、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历史风貌保护和利用新路径。

栏目主编:唐烨 文字编辑:胡幸阳 题图来源:黄浦区

图片摄影:胡幸阳

来源:作者:胡幸阳

贵州都匀在京招商引资

图集

9月21至24日,黔南州委常委、都匀市委书记王建忠率队到北京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都匀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忠于、市委办负责人蒙祖伟、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活动。

王建忠表示,都匀是贵州省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西南地区出海重要交通枢纽,是黔中经济区五大中心城市之一。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都匀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攀升,发展潜力日渐凸显。

据都匀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忠于介绍,都匀位于“九溪归一”的剑江河畔,是一个山水交融、山青水秀的生态城市。先后获得全球绿色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宜居城市、中国十佳空气质量城市、全国现代物流示范城市、中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市等称号。当前,都匀按照“一轴、两城、三线、四园”的规划布局,着重做好“旅游、康养、文旅”三篇文章。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都匀成为果蔬、茶叶、中药材、食用菌、刺梨等绿色食品及其他健康产业的优势地区。此次推介会介绍的项目有都匀市500亩以上坝区蔬菜基地建设项目、中药材种植及加工基地项目、食用菌种植及加工基地项目、刺梨种植及深加工项目、都匀市茶叶精加工项目、都匀市匀东镇复合生物有机肥生态循环利用项目以及与健康养生、旅游文创相关的项目。

都匀将重点发展绿色产业,以乡村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推进毛尖“茶旅融合小镇”、平浪“农旅融合小镇”、墨冲“商旅融合小镇” 归兰“文旅融合之乡”建设,着力打造一批产业强、环境美、生活富、村风好的美丽乡村。目前,西部铝材城、广州科学城黄埔小镇、铜锣湾香港小镇、西南红木博览城、农产品电商仓配港等三产项目已落户都匀。

在此次招商引资活动中,王建忠一行先后来到侨银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实地参观考察,就合作模式、投资规模等领域进行探讨。

王建忠说:“绝版的风景,不能少了企业的助力,侨银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都是多功能综合性建设集团,我们需要这样优秀的企业加入到都匀高质量发展中来。希望能够合作共赢,为都匀未来发展谱写新的篇章。”

责任编辑: 任禹西

如此城市|看上海摩登,看什么?怎么看?

劳动节假期,从外滩到衡山路复兴路历史风貌区,游人如织。这些区域的历史建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人们早已不满足于拍照打卡留念,在一场Citywalk中进行“建筑可阅读”,考察“1.0版本”的都市摩登生活,是上海这座城市富有吸引力的旅游新名片。

建筑师、策展人哈凌指出,这些建筑是这座城市饱经风霜的见证,同时记录着一种摩登生活的出现。公寓弧形的转角和阳台,与高耸的摩天大楼、几何形的装饰,是摩登审美在建筑上最直观的标准。现代主义标志着审美性与功能性开始走向统一,它不仅停留在建筑领域,还蔓延至设计、时尚、广告与生活方式等方面,“少就是多”成为都市生活哲学,并影响至今。

“摩登复兴”设计与艺术展(展期至2024年6月16日),由致力于复兴上海摩登设计文化的设计师哈凌与他的朋友们,携手今潮8弄联合打造,展览主题板块分为“摩登与建筑”“摩登与时尚”“摩登与设计”“新摩登设计”“摩登与艺术”。

资深城市漫游者格里董,还提到外滩Citywalk路线中的一个有趣之处,“从圆明园路路口往东看,会注意到大量的高层建筑,中国银行和沙逊大厦十分简洁,立面有大量的竖线条,宛如身处彼时的纽约,这是二十世纪美国的力量。而在路口回头,青砖红砖配合承接的是100多年甚至120年前的英式新古典建筑典范,是十九世纪欧洲帝国的最后余晖。彼时的上海人会认为它们都是摩登的。”这符合学者李欧梵在《上海摩登》中的判断,即“摩登”在东方不仅仅意味着对传统、古典的叛逆,更是东西方时兴元素的混杂。

哈凌与格里董带队城市行走 ?“摩登复兴”设计与艺术展

在当下重提“摩登”,哈凌与格里董都认为,这不仅是为了复古与怀旧。“摩登”背后蕴含的审美趋向,及其对今天中国人的影响,是人性中改善生活、追求幸福的朴素愿望。它渗透在魔都生活的点滴细节中,彰显着上海对于“新”与“变”的信心、包容和行动力。

城市行走中看上海摩登,看什么,怎么看?

本期节目,我们将跟随哈凌和格里董,以声音漫游城市,探寻摩登上海的踪迹。

——本期嘉宾

——本期主持

——收听时间线

06:00 摩登对于上海不仅是一个时期,更是一种风格

16:05 站在圆明园路路口,能感到美英势力的“沪上博弈”

36:46 摩登风靡背后是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3:56 不止建筑:从小说与画报的女性形象看摩登

52:00 “公开-私密-半私密”:上海弄堂独有的空间过渡理论

56:54 重提摩登不在于复古与怀旧,而是复兴与创新

——“摩登”是一个时期,更是一种风格

哈凌:“摩登”这个词来自于法语Moderne,本义是“新的”。但实际上在欧洲,甚至全世界范围内,它指的是一个具体的历史时期,并非具体的风格。简单地说,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一时间段在西方被称为“摩登时代”。

在此期间,技术昌明,创新专利不断,人类生活水平普遍不同,欧洲获得短暂繁荣,又迅速经历大战、衰退与重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末,上海相对和平,由于欧洲战争与经济危机,资本、人才、建设物资等大量流进远东,随着国货运动、机器生产与中国民族资本的成熟,无论建筑、时尚产业、平面设计、字体设计、家具设计等作品都呈现井喷状态。上海因此被称为“东方巴黎”,说明当时上海与西方社会在文化艺术与设计审美的摩登层面完全接轨,没有任何“时差”。

1925 年,法国巴黎装饰与艺术设计博览会开始流行的装饰艺术(Art Deco)风格深刻影响了上海的设计。因为战争与经济衰退,装饰艺术风格在欧洲盛行的时间并不长,但在上海得到了生根发芽般的长足发展。在上承装饰艺术,下接早期现代主义的过程中,这一风格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将装饰元素进一步抽象成几何形态,呈现出独特的新面貌。

对上海而言,“摩登”不仅仅是一个时期,它变成了一种独特的魔都风格。

上海摩登建筑发展时间轴?“摩登复兴”设计与艺术展

今天外滩仍然是人流量最多的上海旅游胜地,万国优秀历史建筑的吸引力仍不减。但从建筑的专业分类上来说,“摩登”并不是外滩主要建筑所呈现出的风格,外滩建筑中运用到的大量具象的雕刻,比如卷草、果实等植物图案和蛋形的装饰等,属于新古典或者折中主义风格。

上海新古典主义建筑汇丰银行大楼 ?上海城建档案

上海新古典主义建筑 字林西报大楼细节(今友邦大厦) ?格里董

而早期摩登装饰艺术(Art Deco),更接近于美国《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所呈现出的浮夸风,更简化的、更常见的是美国建筑上的老鹰翅膀、太阳、人形天使等具象图案。

当摩登风格传到上海,大家开始设计,再到最后建成,整个过程间隔四五年的时间,它呈现为非常几何化的形体,如我们比较熟悉的张爱玲故居常德公寓,它的侧边用半圆形的阳台,以图案而非浮雕的形式成为整个建筑形体的一部分。

常德公寓 ?视觉中国

格里董:作为上海人,我从小经常听家里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生的长辈提到“摩登”这个词。他们大多生活在徐汇区,家庭比较优渥,小时候在教会学校读书,早早接触到当时的好莱坞电影与最新的音乐、服装等。所以当我从老人口中听到“摩登”这个词时,即使并不了解它的具体含义,但在初印象中会感到这是一个褒义词。对于普通人来说,摩登就是新潮、时髦的生活方式与审美,这是我私人经验里的一种直观感觉。

谈到摩登建筑,它确实有严格的定义。比如,在外滩第一排,有一些典型的摩登建筑。从外滩中山东一路南说起,由匈牙利建筑师鸿达设计、并于1947年落成的上海总工会(前交通银行大楼),是外滩第一排最年轻的老建筑。鼎鼎有名的和平饭店(沙逊大厦),《繁花》宝总的办公地仍然是摩登风格的建筑,外立面有简洁感,顶部有金字塔元素的几何形。还有一幢是中国银行大楼,这是中西糅合的摩登风格。这三幢大楼落成较晚,与当时其他银行、公司总部的建筑风格迥乎不同,这就是摩登理念对于建筑的逐渐渗透。

和平饭店 ?视觉中国

根据我带队的经验,许多没有专业知识背景的普通建筑爱好者更喜欢新古典主义大楼,如友邦大厦(原“字林西报大楼”),它的屋檐上有八个大力士人形浮雕。装饰繁复的细节往往可以被人更直观地了解与接收,而摩登建筑运用了大量几何形抽象元素,有一定欣赏门槛。

因此,我经常会把大家带到中山东一路旁的滇池路上,这是一条东西向的路,最西端靠近四川路,绝大多数建筑是1900-1910年建成的,属于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安妮女王风格。

友邦大厦 ?黄浦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

外滩Citywalk路线一个有趣之处是,从圆明园路路口往东看,会注意到大量的高层建筑,中国银行和沙逊大厦十分简洁,立面有大量的竖线条,宛如身处彼时的纽约,这是二十世纪美国的力量。而在路口回头,青砖红砖配合承接的是100多年甚至120年前的英式新古典建筑典范,是十九世纪欧洲帝国的最后余晖。而彼时的上海人会认为它们都是摩登的。

于是,我常常向大家解释在这里可以看到不同时代的上海。二十世纪初到一零年代末,英国作为强势帝国对上海的建筑审美起决定性作用。随着“一战”结束,英国强弩之末,美国崛起,所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的上海建筑往往采用纽约最流行、最时髦的建筑语言设计。

而现代主义与装饰艺术(Art Deco)建筑流行还缘于建筑材料与建筑技术的提升,这同样是摩登的题中之义。如邬达克设计的国际饭店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为止还一直保持着上海最高建筑纪录。老上海人会称呼国际饭店叫做落帽大楼,因为很多外地人、乡下人到上海时,看到大楼会忍不住数楼层,抬头抬到帽子都掉了。

国际饭店 ?格里董

由于上海地下水丰富,地基因泥沙堆积而松软,最初造24层甚至14层楼是无法完成的,很多老英式建筑只有三层楼。但随着钢材的进步,造国际大厦才成为可能。

摩登还意味着管理技术的精进,引进上海的地产税制度同样是影响建筑风格的一个原因。当时上海按建筑占地面积收地产税,比如占地面积是 100 平方,哪怕这栋楼是 100 层,也只收取100 平方地产税。某种程度上建得越高,相对成本越低。这促进了建筑师不断在高度上突破。

哈凌:从城市肌理的角度,上海今日不同区域的风格受彼时不同国家对城市空间理解的影响。

如前公共租界(今外滩区域)强调方格路网,公园点缀其中,霍华德花园城市理论便来自英国,而前法租界地理位置相对远离外滩,更强调林荫大道,广场呈现放射型的路网,建有许多乡村别墅与高档小高层公寓小区,如武康大楼三角形的地块是由几条路汇集形成的城市节点。

其次,不同区域的地价也不一样,外滩黄金地段与偏向于乡间的居住区尤其明显。今日的梧桐区虽是上海中心,但在当时却是郊区,它通过林荫大道的城市意象提示更好的生活质量。而金融区的外滩区域则完全没有树,因为地价寸土寸金,建筑占地面积要尽量大,才能利润最大化。

外滩最早建造的公园,周围绿化寥寥。?上海黄浦

1934年刚落成时的毕卡第公寓(今衡山宾馆)?上海徐汇

外滩是当时大公司的聚集地,在中山东一路、四川中路、江西中路一带有大量金融机构与航运公司。之所以这里有许多欧陆风格、新古典主义、折中主义等看上去比较繁复的建筑,是因为这已经是建筑类型的糅合版本。而最早的洋建筑十分简单,如广州沙面的那些外国建筑,基本上是圆形拱的外廊式建筑。直到1902年德国建筑师贝高来到上海设计了中国第一个合资银行华俄道胜银行,才打破英国建筑师垄断设计的状况。

华俄道胜银行大楼细节?格里董

繁复外观装饰的建筑在上海大多仅限于外滩地区,大公司要竞相展示财力、实力,所以花大量资金在设计上,再者是极少数的高档住房。但随着流行的变化,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石库门弄堂建造,花园洋房开始出现,以及后来新式建筑都更加简洁,如淮海路上中南新村等与新小区,它们以更简洁更抽象的装饰进行建筑设计,对于业主来说,房屋的品味是更佳的。

格里董:一些摩登的娱乐综合设施建筑同样值得一提,比如大光明电影院。它的外形是几何形,偏向于现代主义。带队时,我会把大家带到电影院里面,因为我喜欢二楼很宽、很好走的楼梯,包括旁边的铜把手。楼梯往往有一条弧线,甚至有装饰过剩的感觉,但与之标配的暖气网罩与在地上用铜丝嵌住的、被称为邬达克密码的水磨石地块,三种不同抽象符号组合,让人感到奥妙无穷。

我听很多上海老人回忆,当时的大光明电影院是上海乃至中国第一流的电影院,最早的潮人周末标配就是在光明咖啡厅喝个咖啡,在楼上的光明舞厅跳舞,吃顿饭,晚上再去大光明看电影。

如此城市:张爱玲在小说《多少恨》中有一段对于电影院的描写,似乎就是大光明电影院,它将摩登观影体验与中国古典想象糅合得极妙,这是独属于上海的摩登体验。

“现代的电影院本是最大众化的王宫,全部是玻璃,丝绒,仿云母石的伟大结构。这一家,一进门地下是淡乳黄的;这地方整个的像一支黄色玻璃杯放大了千万倍,特别有那样一种光闪闪的幻丽洁净。电影已经开映多时,穿堂里空荡荡的,冷落了下来,便成了宫怨的场面,遥遥听见别殿的箫鼓。”

大光明电影院内景 ?上海黄浦

大光明影院内饰 邬达克的秘密 水磨石铺地 ?格里董

哈凌:虽然“少就是多”“装饰就是罪恶”是当时的时尚宣言,但老百姓们并不认为这是惟一的审美方式。白领们已经厌倦没有生活品质的设计,开始寻求用图案、意象来彰显自己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与财力,这与当下的消费选择同样十分相似。

我们在展览里总结摩登建筑风格时,提到连续的横向线条、弧形的转角和阳台、几何形装饰、新材料与机器美学这四大特点。圆弧形与平行线是最常用的两个几何形。圆弧形对于整体空间与材质的过渡效果更好,平行线能加深大家对建筑本身几何形体印象。

摩登建筑风格总结 ?“摩登复兴”设计与艺术展

当时,新的、有品质的生活方式表达就是摩登公寓,如我们熟悉的诺曼底公寓(今武康大楼)与毕卡迪公寓(今衡山宾馆),大家都能在其中看到这样的风格。

我自己以前在浦东参与过商品房的建筑项目,同样用到圆弧形阳台与几何形态的铁艺的手法。我们没有具体照搬某栋楼,而从楼上抽象出它的元素。这个项目推出后反响热烈,也说明人们的心态没有根本变化,有美学要求的生活环境,彰显个性仍主导都市白领精英的偏好。

所以,装饰在今天还是特别重要,关键在于设计师如何引导。如果今天的建筑师把更适合的、在审美层面更高的视觉元素带给大家,那么人们审美上也有了更多的选择。

——不止建筑,摩登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哈凌:在“摩登与时尚”板块,我们主要结合了几本不同的时尚杂志,比如相对综合的、质量上乘、以照片为主的《良友》,它不仅有生活方式、穿搭,还有大量新闻,以及漫画等艺术形式;《玲珑》杂志,只有手掌大小,可以轻松放进随身小包里,内容也完全女性向,大量讲述女性穿搭、生活方式、健康话题;《图号晨报》中有丰富彩色绘画,且出现了大量广告业内容,绸缎庄、印染公司、服装商店请画师完成彩页内容。

?“摩登复兴”设计与艺术展

从时尚杂志看摩登 ?“摩登复兴”设计与艺术展

有意思的是,杂志中绘画人物比例被拉得非常高,基本上是九头身以上。这可能受到了西方人身材比例的影响。当时旗袍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后期的身材比例更长,同样反映了人们审美变化。那时候的旗袍,基本上将脚踝全部盖住甚至拖地,但后来旗袍在小腿膝盖以下。旗袍的变化见证了女性逐渐独立、女性意识崛起的过程,这同样是摩登的影响。

这时的旗袍也已经有了西方剪裁的概念。与我们后来看到的修身样式不同,它简单简洁,衣服甚至不分前后片。这时服装所探讨的身体关系并不像现在过度夸张女性某些特征的剪裁,而是非常适度的、舒适的,没有完全摆脱中国传统服饰里面的宽袍大袖的概念。

旗袍长度的变化规律 ?《良友》第150期

——摩登复兴,是用新材料新手法创新审美

哈凌:这个展览不叫“摩登上海”展,而是叫“摩登复兴”展,重点在于后面两个字。摩登,是历史留下的财富,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今怎么去使用与继承。单纯的怀旧情绪,并不是这个展览想要表达的。复古只不过是第一步,我们不仅要提供另外一种审美选择,告诉大家所谓上海魔都,并非只有欧陆老钱风,更希望人们能从“摩登”之中学到很多东西,并应用到今天的生活中。

以改革开放的浦东开发建设为例,由于经济、政治环境高速发展的影响,浦东出现大量的工人新村为主题、没有任何装饰的建筑,美观被放在最后一位,更强调实用以解决居住问题。

而如今现实情况、服务主体完全变化。在城市更新的话题下,作为设计师,我坚信设计能够改变生活体验。比如,有设计师在公共巷道做了一些路灯,灯的两头是圆形,但中间使用了看上去非常不规则的铝合金门窗截面,这是没有太多装饰性的复杂图案。而这个装点生活的方式既经济,又有细节;再比如人们愿意在弄堂里乘凉或打牌,进行简单的社交,也是因为有细节的空间能让人更安心。而当下发展中,大尺度的东西(如陆家嘴天际线)已经营造出来了,但是近人尺度的人文关怀依旧缺失。

在城市空间的塑造上,我还注意到徐汇区不同街道的垃圾分类项目中,特意对垃圾桶进行隐蔽的设计,既让路过的人看不到,也方便扔垃圾的业主找到垃圾桶。一些习惯宏大叙事的建筑师看不上一些特别小的设计,但我们其实很难用建筑面积去衡量设计价值。再比如,高安路上的店铺通过字体结合与铁艺的装饰,将铺面设计得摩登美观。它虽然不是网红建筑,但偶尔经过时,我会感慨设计的别出心裁。我们需要的不是做多少网红建筑,而是从点点滴滴开始,在摩登审美的继承上,完成对身边空间的改造。

摩登复兴的第一步是修旧如旧,用老的材料做老的东西。第二步是仿古,用老元素做新东西,最后通过新的设计手法,重新组合做出新的尝试,才是精神内核继承了摩登上海,而其中几何图形本身是数学,审美上能够跨越时间与空间,所以这一装饰元素我认为特别值得做。

“新摩登设计”,由哈凌绘制。?“摩登复兴”设计与艺术展

在做这个展览中,我感受到摩登并没有断裂,如丁乙老师长年累月、孜孜不倦地用几何平行、交叉的线条来表达自己的宇宙观。他所用视觉元素跟当时摩登审美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建筑行业里同样如此。现代主义之后,人们都在反思现代主义对城市的影响,并且修正一些当时矫枉过正的做法,逐渐冷静下来之后,建筑师、设计师开始在每个地区寻找自己的文脉。

上海衡山电影院 ?ShanghaiWOW

衡山电影院就是当下特别好的案例。今天我们看到的衡山电影院,是在2000年,由一位法国设计师改造而成的,连续的竖线条勾勒出整个建筑形体,非常简洁优美。而我想做的事情和他相似,正是将新的与旧的设计语言串连起来,告诉大家新摩登或者摩登正在复兴,获得建筑师与公众们的支持并让其形成趋势与潮流。

——制作团队

澎湃新闻·研究所·试说新语工作室

高档隔音降噪门窗

高端门窗品牌

门窗品牌

上一篇: 黄河何以在这里变成“立交河”?——南水北调全媒调研小分队采访札记之四
下一篇: 黄浦纯铝合金门窗哪家好些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