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华夏基金陈斌:互联网医院将是未来长期存在的方舱医院-000945华夏医疗健康基金

01疫情相关热点要追吗?首先给大家几个比较实在的数据。第一,现在中国已经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按照模型来计算,到2050年,中国30%的人口会超过60...

01疫情相关热点要追吗?

首先给大家几个比较实在的数据。

第一,现在中国已经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按照模型来计算,到2050年,中国30%的人口会超过60岁,即中国到那个时候会成为一个深度老龄化的国家,同时老龄化人口总规模是前所未有的,是好几亿人超过60岁,这里就会包含巨大的整个社会的变迁和社会需求的变迁,更重要的是社会需求变迁后面对应医疗需求的膨胀,这给了我们未来二十年、三十年在中国做投资的一个主要基调,就是我们在整个大医疗、大健康板块里,需求是持续膨胀的。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华夏基金,2018年底

人口结构是很容易推导的,因为只要人口从出生开始每一年就会老一岁,所以这个模型可以滚动起来的,按照现在国民预期寿命计算,基本上可以大概测算出到2050年时60岁以上的人口到底有多少,这个不会有太大偏差,能算出来的。

第二,算经济账,既然要做投资,大家都很关心一个国家的医疗卫生总开支占GDP的比重大概是什么水平。在中国现在大约是6%,也就是说我们国民产值里每年有6%是用于医疗卫生支出的,在美国这个比例是17%(最高),因为美国非常特殊,生物科技行业非常发达,日本、英国、法国、韩国这些国家基本上也是在10%左右的水平。

也就是说现在我们整个GDP里面用于医疗卫生支出比例还很低,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大家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国家1/3的人口都是老年人口,那么每年产出里有多大比例应该用于医疗卫生的支出?大家可以想像一下,至少6%是太低太低了,所以这里就是我们长期布局的一个理由。这个理由支持我们在这个方向上长期做一个投资,比如现在在工作的人可以每个月定投,二十年、三十年后,当自己退休时,随着这个行业的发展,以及老龄化,会有一个非常可观的回报。

不说长的,就说眼前。当下,大家都非常关心疫情,以及疫情对于医药板块投资的影响。我给大家的答案可能和大家在别的地方听到的有所不一样。

关于疫情,我认为这是一个事件性的推动,可以把它叫

“一波流”

来概括,作为一个突发事件,它的影响实际上一次性冲击的,这不是每年都会发生的,不是会永续存在的,有这样一些特征其实就更多是事件推动的主题,对于一个资产的内在价值影响并不是很大,从这个逻辑上来讲如此。

至少在这个阶段,我们不建议再去追逐跟疫情相关的受益标的或主题,这是大的策略上,如果现在还去追逐这些主题的话,很可能会吃亏,会付出成本和代价。我们更加推崇的是

冷静去分析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变化,在发展趋势和变化里去分析这些会对于未来趋势带来的一些变化,以及在这些趋势中怎么找到一些投资机会。

顺着这个话题,疫情会对我们长期趋势带来哪些变化?

首先疫情当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在武汉以及在突发事件应急过程中反映的是我们整个医疗体系对应急事件的动员,动员就是需要有非常及时信息的反馈和非常有效的决策,所以我们认为未来对于医疗信息化的投入以及投资是应该要继续深化和加强的,只有一个非常完善的信息支撑,才能有及时的动员,有及时的动员才能应对突发事件的挑战,并把它应对的很好。在过去两个月,我们国家应对的应该是比较好的,至少和现在国外某些国家相比要好得多得多,就体现了我们动员的力量。

大家可能注意到方舱医院,这里体现出另外一个思想也有长期的借鉴意义,就是

分级诊疗

,方舱医院之所以能这么快把疫情摁下来,因为轻症和重症分开,进行有效的分级诊疗,在分级诊疗的安排下,我们医疗体制的效率就极大的提高了,效率提高了,我们就能“应收尽收、应治皆治”,这样才能很快地把疫情给控制住。

02互联网医院将是未来的方舱医院

上周四国家医保局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共28条,这个文件应该引起大家充分、高度的重视。

这个文件是国家医保局发布的,

医疗行业以医保为纲,所以国家医保局的纲领性文件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国家医保局28条意见其实是纲领性意见,有提纲挈领的作用,里面提到了很多值得我们注意的方向,这个方向回过头来看,可能会是指导我们未来整个行业发展的,在里面寻找投资机会的一个方向性的指引。

其中提到了“加强医疗保障体系层次化的建设”“加强统筹的层次和规模”,同时还特别强调了“要支持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这里

“互联网+医疗”应该划重点,划重点本身不是因为互联网,而是因为互联网+医疗背后代表的意义,就是分级诊疗。

我这是第二次提分级诊疗,大家一定要重视。

分级诊疗的本质意义是提高医疗体制的服务效率,结合前面讲的第一条,中国到2050年会有30%的人口进入到老龄化,我们也提到医疗行业要补短板,请问大家短板是什么?

短板是钢筋水泥吗?是设备吗?其实中国某些医院建设现代化水平,高级设备的程度是超过很多美国医院的,所以中国其实最缺的是医生和护士,我们真正短板是医生和护士,所以未来要应对老龄化需求,要应对未来可能公共事件、突发事件的挑战,

核心是要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这才是真正了短板。我们的短板不是钢筋水泥,不是设备,不是冷冰冰的仪器,而是人,是医生和护士。所以未来核心要提高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效率。

我们都知道中国了医院挂号很难,医生和护士都很忙,医生有时候接门诊,甚至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这就是短板,这个短板是实实在在,是真真事实的,这个短板解决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分级诊疗。我们在方舱医院里已经看到了,当没有方舱医院时,所有的病人都去医院,医院瘫痪,挂不到号,挂了号也没有用,因为医院接治不过来,而且轻重不分,得一个感冒,本身是轻的,结果去医院又被别人感染,成了重的。所以分级诊疗是我们这次方舱医院的经验,也是我们战胜疫情的一个宝贵的经验。这就是我们传统说的分级诊疗。

28条意见里,互联网+医疗也是分级诊疗的概念。方舱医院已经休舱了,但是未来这些轻症、慢病复诊这些小的病并不需要都挤到大医院里去排队,没有病也被传染了,未来互联网+医疗,按照国家医保局的文件要大力推动的,

互联网医院就是我们未来长期会存在的方舱医院,它将来应该要承接的是我们复诊。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3亿的高血压患者,有1亿糖尿病患者,接受过心脏支架手术的患者累计超过500万人,每年有超过10亿人次感冒的数量。没有分流也影响了中国现行的医疗体制的效率。所以未来我们应该会看到,特别是在上周四国家医保局的纲领性文件中看到“互联网+医疗”,会长期产生一个行业性的趋势,就是

真正通过互联网信息化的手段,通过互联网医院的载体,来实现我们长期一定要达成的有效的分级诊疗,医疗需求的分流。

在这个方向上,我觉得很可能会成为我们未来几年产业的方向,以及会成为我们今年往后整个医药板块,甚至周边大健康板块的一个投资主线,这是非常有可能的。

从商业本质来讲,我不太愿意贴标签、炒热点,更愿意去做价值分析和判断,如互联网+医疗在纲领性文件中提到这个要支持的方向,对于价值链究竟如何重构的?

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设想:

以存量1000亿药品来做一个说明,现在这个药品也需要吃,也是通过现在的手段送到患者手中,这个价值链如何重构?

这个药品现在是从药厂两票制批发到医院或药店,再从医院药房或药店到患者手中,这里有一个药厂到批发商,批发到零售的阶段,医院的药房也可以理解为零售,这里实际上是互联网+医疗,把零售环节的价值重新分配,不需要以前低效的零售方式排队去拿药,药店的毛利率高达30%+,药品批发环节平均加价率8个点,最多不超过10个点,把传统价值链进行重构,把零售环节效率提升。

一方面医保对接,对医保来讲能够节省医保的开支,能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对于参与新的互联网+医疗,参与分级诊疗,价值链重新构建的生态赋能企业

,能够重新分割这一块在零售环节的毛利,同时他们用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把这个药品精准送到患者手中去,把这个流量进行再分发的同时带来很大的商业价值,提升整个体系的效率,同时也提升医疗体系里面医生和护士的效率。

有人说,陈博士只是讲了商业价值的重构,那么医生和护士的效率如何提升?以北京儿童医院为例,一到流感季节,路是堵塞的,还有北京协和医院的门诊门庭若市,很多人可能就是去看个感冒,但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感冒,必须去医院挂号,但对于专家资源的分配来讲是不均衡的。也就是说如果把这些分流出去的话,让三级医院的医生能专心看危重病或真正疑难病,其实医生劳动力能减轻很多,同时医院也不会那么拥挤,效率也会提高很多。

老龄化是带来医药行业整个大健康板块未来三十年的投资机会,我们想像一下未来三十年如果有30%都是老人的话,医院效率一定要提升的,所以我们必须要提高现在医生的效率,分级诊疗、互联网+医疗是势在必行的。结合上周四的纲领性文件,我觉得三五年后回头来看,那个文件就是一个纲领性的文件,就是开山之作。

再重复一下,医药行业以医保为纲,跟着医保走肯定是没有错的。在后疫情时代或在此时此刻,相对来看,更加看好疫情里面的一些经验,以及医药行业的大趋势,也就是说分级诊疗,后疫情时代的方舱医院,这就是我们互联网医院、互联网+医疗的形式。

03医疗主题投资如何布局?

在这个方向上有很多公司其实可以布局,首先是必须要加强信息化的建设,让整个信息流通畅、智能,信息流通畅才能有效分流,分流才能提高效率,信息化之后还有生态的公司,包括整个药品供应链,能够给互联网医院赋能的公司,帮助医院提高效率,实现互联网诊疗的一些公司,我觉得都是会有很大机会的。

这些公司里面,特别是能够重构零售产业链的,把传统医院和药店里面那些比较低效率、比较昂贵的药品零售环节重构一些新的配送方式,我觉得都是会有非常大投资机会的。

有人提到口罩问题,除非你是炒股票,不然不用太在意。口罩很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会保持高景气度,我觉得股价也许还会有一定的表现,但是从长期来看,疫情带来的影响都是一次性的,不是每年都会有的,所以从投资角度来讲、从价值角度来讲,其实影响并不是很大,主要是交易性的机会。因为现在海外的疫情还在酝酿发展阶段,所以大家在这个方向上如果作为点来关注是可以的。因为基金投资是一个组合投资,我们更加关注的是大面、行业性机会和价值链的改变或长期价值趋势的演替变化。

我现在管理三只基金产品,这三只产品有所区别和有各自特点。

华夏医疗健康基金(000945)

更加聚焦在医疗健康方向上,是抓住行业长期的大趋势来进行价值投资。从2015年2月2日成立到现在大约有五年左右时间,累计超额收益远远跑赢指数。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0/3/9

华夏乐享健康基金(002264)

,成立于2016年8月3日,定位更间灵活机动,同时投资范围更加宽泛,定位在“健康+”的投资范围,我们会把跟大健康以及人们健康生活方式改变有关的一些投资机会都纳入我们投资的范围,相对灵活机动。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0/3/9

华夏逸享健康基金(007481)

,成立于2019年11月6日,这个基金是在中证医药指数滚动PE超过40倍时,最高仓位会限在50%。现在这个基金是50仓位在运行的,很多人都怕回撤,其实这个基金就是让大家在这方面相对放心。估值水平在高位时,股票仓位上限必须要下移的,中证医药指数滚动PE估值低于30倍时,它的股票仓位上限是到95%,也就是说实现当市场恐慌时高仓位,当市场亢奋时相对低仓位的投资理念。

以上是三个产品的差异,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特征,有针对性的选择。

同时如果大家是业余投资人和广大基民的话,特别推荐大家用定投的方式来参与大健康板块的投资,

因为大健康板块在未来三十年是有长期投资逻辑作为支撑的,特别适合大家每个月把闲钱留下来做定投

,等到退休时或等到需要用钱时,给大家一个惊喜,这是非常理想的。

近期因为国内外资本市场都处在一个高度波动的区间里,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经常会有基民追涨杀跌,往往在高点时不顾一切地参与投资,在低点时,其实投资价值非常好,但因为恐慌不参加投资,导致投资效果不是很理想。我本人也是非常不希望看到这样的情况,希望大家都能赚到钱,因为本身这个板块、这个方向机会是非常好的,投资主线、投资线索,以及国家政策,还有社会发展趋势方向,都是非常有利的。

我本人持有的医疗健康、乐享健康和逸享健康的基金一直没有赎回,一直都在持有,但我个人觉得如果能够以月度来作为一个定投方式来投资,效果肯定会更好的。记得在一年前的2019年1月份,当时就建议大家一定要关注医药行业,当时是非常非常低的位置,但当时有4+7,政策非常严厉,当时中证医药指数滚动PE只有20多倍,这个时候在过去十年里只有很少数时间有这么低的点位,其实是非常非常值得投资的一个时候,但所有人都很害怕,大家可以去看我在基金季报基金经理论述反复强调大家把握时机,是非常好的点位。但从申赎数据来看,其实听到或采纳这个建议的投资者是很少的。这也是人性的弱点,我们也不去苛求大家都要做到克服人性的弱点。所以从很多历史的教训,真正是在这个行业里面恐慌时应该大力投资的。

当然现在因为政策环境也很好,机会不错,如果大家能够坚持定投,相信其实投资效果、收益总体回报很可能会更加理想。

04直播问答精选

投资者:分级诊疗怎么研究?医疗器械怎么受益?

陈斌:医疗器械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分级诊疗本质我们认清它的目的,不要忘记目的,只追求手段和形式,目的就是提高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效率。我也看好医疗器械,我非常看好未来带有AI、信息化、小型化、移动化和人工智能的这种医疗器械,能够帮助医生提高效率。比如监护仪,我相对来讲更看好带人工智能的监护仪。大家都知道ICU里面的监护仪会报警,就是躺着病人有问题,数据不一样,如心率、血氧超标会报警。很多医生告诉我,报警里十次有九次是不需要处理,是假的,报警了医生就去处理,其实很累。有的厂商就把人工智能引进去,先判断一下,这个比例稍微超一点点,但是病人可能不需要处理,就通过人工学习就处理了。这样的东西是OK的,凡是能提高医生和护士构成效率的设备,相对来讲这个机会都是更大一些的。

投资者:药店有没有机会?

陈斌:药店其实是有一个问号的,为什么?首先互联网+医疗有两种模式,一种是O2O模式,也就是说互联网医院把处方开出来,然后让你拿着处方流转,拿着处方去药店拿药,这种业态对于药店有一部分增量的影响,有一部分相当流出来了。

但为什么有问号?因为现在互联网医院还有一种模式,就是直配或者是和相应的供应链公司直配,尤其有些布局的公司直接配了,把零售环节绕过去了,就是不需要这个环节了,那么这部分钱就省下来了,相当于直接给你送到家里面。药店要付房租、养店员、发工资、水电,这些都是成本,药店的报表有毛利率,大约是30%-40%,送到家才花多少钱?所以这里是有风险的,确实药店要观察。

因为从本质上来讲,如果互联网+医疗未来若干年逐步起来大发展的话,它就成为了一个流量分发的起点。看完病之后,这个流量到底怎么分发,是直接分到药店还是直接从供应链公司给配了,这是要观察的。如果直接配了,可能对于医院本身来讲,还有一些服务上的支持。从医院角度来讲,如果直配,还能有一些收入,如果直接把处方送到药店去,对于互联网医院端来讲没有太大收益。所以从长期逻辑来看,我觉得很有可能互联网医院会直配,直接送了,不需要再去零售环节。但这是要观察、要跟踪的,大家也可以跟我一块跟踪这个业态的发展。

投资者:医疗服务估值如何?

陈斌:医疗服务估值是比较高,我们医疗服务有一些,但不太多。我顺带讲一下我的投资框架,我不是一味追好公司,好公司当然是应该值得配的,能带来很大的收益,跟着好公司持续的增长,但有时候好公司一年利润只涨30%,但它的股价一年涨100%,也就是透支了很多未来的收益。我也不是一味追逐,还是有风险收益比的匹配,当一个股票很贵,风险相对高一些。

公司的发展里面都有一些非线性的关系,有些公司厚积薄发,前面可能很慢,后面可能会加速,一个业务前面规模很小,可能还不赚钱,后面一旦过一个拐点,利润会很多,这里都是非线性。但是我们市场喜欢现行外推的,也就是说一个公司好,就认为永远都这么好,所以股票就涨很多很多,估值很高很高。达预期还好,还是这么增长,如果一旦有点波动就会暴跌,就是线性外推。实际真实世界里都是非线性的,就像人会顿悟一样,公司突然过了这个拐点就开始盈利了。所以在投资里,一方面非常重视行业趋势的把握,另一方面也非常愿意去理解里面非线性的关系,因为这些非线性的关系才是真正能带来非常丰厚投资回报的。

为了这种非线性,我有的时候是非常愿意深入产业去理解,去捕捉,甚至前瞻的布局,包括互联网+医疗,当然不是每一次布局都是成功的,因为我们要做非线性前瞻性判断,预测,就是要去预测一个未来还没有发生的事情,是把你的行业经验过、往的认知、对于行业的理解都要融入进去的,不可能100%的正确率,但是这里非线性的挖掘是我们投资里面战胜行业指数基准、我们取得超额收益一个核心的来源。但我们捕捉的比较好、判断比较的时候,这个时候持续超额收益就比较多,否则就会差一些。

本文内容根据陈斌先生3月10日华夏基金春季线上策略会直播内容整理,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发布。

风险提示:本资料仅为服务信息,不构成对于投资者的实质性建议或承诺,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本资料中全部内容均为截止发布日的信息,如有变更,请以最新信息为准。产品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市场有风险,投资者需谨慎。投资者购买基金时,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自行做出投资选择。

影像仪

高精度光学测量仪

影像测量测试仪

上一篇: 【推荐】华夏基金阳琨旗下华夏回报二号三季报最新持仓,重仓贵州茅台-华夏基金持股
下一篇: 银行理财规划师银行理财规划师考试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