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我们接着梳理榜单,
郑泽鸿是今年比较火的基金经理之一,
不过,通过前面的梳理,
我们发现,
前7位选手都是踏准了行业,
郑泽鸿也是同样风格吗?
我们来看一看。
基本信息
男,硕士,
4.56年投资经验,
目前管理3只产品,
在管基金总规模305.73亿元,
没跳过槽,
2012年6月加入华夏基金,
任投资研究部研究员。
2017年6月起任华夏能源革新股票型基金经理。
2018年8月至2020年6月,
任华夏高端制造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经理。
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
任华夏平稳增长混合型基金经理。
2021年6月起,
任华夏核心制造混合型基金经理。
2021年11月起,
任华夏成长先锋一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经理。
卸任2只,
管理3只,
5年研究+4年投资,
300多亿的规模,有点大!
产品业绩
华夏能源革新A,
普通股票型,
2017/6/7-2021/12/29,
累计收益284.50%,
年化回报34.30%,
排名:7/221
规模:228.45亿元。
2021年回报:42.25%
排名:25/541
2020年回报:120.65%
排名:11/395
2019年回报:50.49%
排名:142/331
2018年回报:-25.25%
排名:144/270
整体来看,收益还是不不错的!
剩下2只产品,
华夏核心制造A,
2021/6/22日才成立,
华夏成长先锋一年持有A,
2021/11/16日才成立,
时间太短,不再展开;
我们从曲线上看一下,
三只产品似乎策略并不相同;
我们比较一下成立时间稍微长一点的2只产品,
曲线也似乎并不相同。
动态回撤——相对较较大
最大回撤:-40.0489%,
发生在2018年10月,
贸易战最冰冷的时间;
2021年3月,
最大回撤-27.75%,大!
同时,
大家从连续数据可以看到,
大部分的时间,
动态回撤(黄色)是大于沪深300指数的,
我们目测行业可能比较集中,
导致波动较大,
不过,
2021下半年以来的回撤小于沪深300,
哪个行业这么强势呢?
我们来看一看
行业配置——长期重仓有色、电气设备、化工
我们看到郑泽鸿的行业也比较集中,
2017年底,
有色金属、电气设备、机械设备、非银金融;
2018年中,
有色金属、化工、电子;
2018年底,
银行、电子、计算机、非银金融,
感觉在防守;
2019年中,
银行、有色金属、非银金融、电子;
科技含量也不高;
2019年底,
有色金属、电气设备、化工、电子,
有色似乎一直拿着;
2020年中,
化工、电气设备、电子、有色金属、机械设备;
2020年底,
有色金属、电气设备、化工、汽车、家用电器,
好的行业似乎都赶上了;
2021年中,
有色金属、电气设备、化工、汽车、家用电器;
郑泽鸿的行业分布比我们想象的分散,
有色金属、化工、电气设备是长期布局的行业,
前五大行业集中度在70%以上;
2018年向银行、非银金融倾斜,
进行防守,
2019年以来,
又再次转向自己熟悉的行业;
有色金属、电气设备、化工,
这三个行业长期布局,
不过这两年到了他的风口,
医药和食品饮料的钱,
郑泽鸿似乎赚的并不多。
重仓持股——持股时间相对较长
让我们有点意外的是,
郑泽鸿的重仓持股的持有时间比想象的要长,
部分股票持有时间达到10个季度以上,
所以,
进一步印证了,
郑泽鸿其实不是在挑行业,
而是他坚守的行业似乎到了风口;
当然也不是说他的行业不变,
但比较确定的,
不是轮动风!
个股的占比不是很高,
第一大重仓在7%-10%,
前十大重仓股的集中度在40%-65%,
个股估值比较高,
100倍PE的股票不在少数,
成长风格为主;
个股市值来看,
基本没有100亿以下的股票,
1000亿以上的不在少数,
所以,
可能大盘成长为主;
波动率和夏普比率——性价比适中
2017/6/22-2021/12/29
年化波动率32.50%,
夏普比率1.03,
夏普比率不算很高!
最新观点
1、中国基金报
《
大分化!百亿新能源基金“杀出”重围,来看背后掌舵者……
》
2021/12/28
对于投资框架,郑泽鸿曾表示:
“我个人一直遵循的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去做穿越周期的持有。”第一步是自上而下去选择未来长期比较有空间的赛道;第二步是在选对方向前提下,再自下而上做详细的分析和比较。
具体到投资理念,郑泽鸿称:“我投资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理念是,
投资一定要建立在你的长期的认知上。你看好一个东西,是基于你长期的一个认知。如果你不把长期的问题想明白,短期的波动你就很难去应对。
”
2
、
中国基金报
《
华夏能源一哥郑泽鸿:深研长期大方向 保持产业周期敏感
》
2021/11/1
问:新能源是一个周期偏成长行业,你在投资过程中是如何判断行业周期拐点的呢?
郑泽鸿:
判断一个行业的周期拐点时,我们要在不同阶段关注不同的因素。总结来说:在接近周期顶部与底部时关注变化;在周期中部关注趋势。
在周期底部需要关注产能利用率、产业库存等因素,当利用率不足、库存下降超过拐点时,价格就容易形成向上走势;而在周期中部需要看到趋势,如果期间没有边际产能开发出来,那么价格仍旧会照原先的趋势进行;而在周期顶部要看产能的投产状况,当产能逐渐恢复满足了需求,基本就达到了周期上行的拐点。
而且对于不同行业,还要关注到投产的约束。比如化工品的约束在环保端,投产周期一般在一年至一年半;而像锂、钴、镍这类矿产行业,从价格上涨到产能释放基本需要两到三年。
问:从去年到现在,华夏能源革新的规模从20亿上涨到超过200亿,规模扩大后对你的投资方法有哪些影响?
郑泽鸿:
首先,当规模大了之后,一些趋势性的机会是很难参与了——比如没有提前做研究和判断,突然某个时候某个细分领域开始暴涨,这种机会就很难参与。产品规模小的时候,可能进出速度比较快,参与度会比较高。
原先我会有一定的仓位进行波段性交易,但后来经过总结和反思,实际上从这两年运行下来的情况看,我对于市场判断的准确率并没有那么高,所以之后会降低对市场情绪的判断的操作,还是回归到基于行业基本面和中长期的变化去做交易。
问:很多基民是通过新能源认识到你的,你觉得自己的能力圈在哪里?
郑泽鸿:
投资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进化的过程,我也是在不断拓展自己的能力圈。但投资同样包括了胜率和赔率——我在哪个行业能力比较强,我下注的胜率就会高一些。比如在制造业和新能源行业,我的胜率可能就更高。之后的投资也一定是先基于优势的行业,然后去逐步扩张、不断学习和扩展自己的投资范围。
从能力圈来说的话,市场认识我可能是以新能源为主,但是我在制造业的其他领域,包括周期以及其他成长性板块,也是有深入研究的。
我们研究时覆盖的行业其实是比较多的,当然以新能源和中游制造业为主,消费当然也会有。我入行的时候就看消费,主流消费看的时间不长,但是投资永远是一个学习和进化的过程,你会去了解市场的变化,去熟悉行业和公司,我们也会接触很多的内部的研究和外部的研究,这个过程中,你对市场的运行也会有自己的判断。首先产品的建仓肯定是立足于我们现在的优势的行业,当然我们也会不断的去学习和扩展自己的行业的范围。跨行业比较是我们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就是我们说我们在投资的过程中,我们会去判断市场,去判断行业和公司。(CIS)
写在最后
我们最初也是把郑泽鸿定义在新能源领域,
后来发现,
他的行业并没有想象那么集中,
反而有一些长期布局的行业,
而且切换的频率并没有那么大;
另外,个股层面,
也体现出一些长期持有的特征,
能力圈而言,
我们觉得郑泽鸿在有色,化工等方向,
也有了较为深厚的积累,
所以,写完这篇文章,
我们对于郑泽鸿的亲和度增加,
也希望2022年可以为投资者带来更好的表现,
各位读者,您对郑泽鸿的印象如何呢?
欢迎留言告诉我们答案.
本文数据来自wind数据库,
基金投资有风险,
成年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郑泽鸿
的资料可以从公众号下载
关注
《有典话说》
,讲以实操为主的投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