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青海,开启一场传统铝业之“变” ——西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一线观察之四2、助力山西高质量发展“铝模板”吸睛全国网媒记者3、穷小子逆袭成山东首富,行业世界第一,去世后为他建纪念馆,凭啥
青海,开启一场传统铝业之“变” ——西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一线观察之四
本报记者 芈 峤
电解铝是青海的传统产业、优势产业,同时也是高耗能产业。几十年的产业发展路,每一步的前行无不在否定中进化,产能过剩、利润倒挂、市场难寻……特别是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激烈竞争,迫使电解铝企业面临生存危机。
近年来,随着供给侧改革+“双碳”目标的推进,国内电解铝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能否抓住机遇,看的是能否破除病灶!
“我国电解铝市场,产能过剩时成品铝‘白菜价’,难求生;价格‘飙升’时,工业梯级电价,产得多,交(电费)得多,利润薄……”这是青海电解铝企业对目前产业现状的分析。
在青海电解铝产业如何克服发展短板,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科技创新,能否给予产业新发展?青海新能源等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能否提供电解铝企业新机遇?
2023年底,记者走进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探访一场高原传统铝业之“变”……
铝业变革之重塑“能源链”
不久前,记者来到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西宁开发区)甘河工业园区青海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百河铝业有限责任公司,企业厂区目光所及的空地、楼顶、车棚均铺设了光伏面板,只见电站工作人员正在进行专业运维,一瞬间仿佛置身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塔拉滩光伏海洋中。
在一个180公顷的标准厂房,一根高压线,实现了光伏面板“绿电”到电解槽的快速“直达”。
“15栋厂房屋顶、2块空地、2个停车场车棚共19.44万平方米,建设18.3兆瓦分布式光伏项目,设计年均发电量约2400万千瓦时,每年可实现减排二氧化碳1.6万吨。”百河铝业公司生产管理部主任谷中军介绍企业光伏自发电情况。
电解铝行业是传统高耗能产业,在青海特别是在省会西宁的发展由来已久。过去“中”字头、“国”字头电解铝企业因为青海低电价“红利”纷纷落地。但现在,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碳关税”的征收在即及青海全面贯彻“三个最大”省情定位,高耗能企业不得不走向转型。
“推动全产业链从高耗能到高节能,不是‘想不想’而是‘必须干’。”谷中军说,梯度电价的逐步攀升,让企业算清了能耗账,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作为青海电解铝企业代表的百河铝业公司结合地理优势和企业特点,积极探索“铝业+光伏”新模式,持续提升绿色用能水平,为扩大绿电制造比例迈出实质性步伐。据统计,从2023年1月到11月,“绿电”使用量已占到企业所有用电量的61%,截至11月底,可实现吨铝节约单耗33千瓦时电。
既要做好碳排放的“减法”,也要做好扩绿的“加法”。
除了光伏赋能,百河铝业公司一方面全力推进电解槽燃气焙烧、全石墨化(石墨质)阴极电解槽技术探索实践,为后续推广最优节能技术提供可靠依据。另一方面完成新鲜氧化铝以自重为动力,实现溜槽输送项目,提升氧化铝输送效率,降低空压机动力电耗,如期实现年节电量2063万千瓦时的目标。同时,大力实施混合炉天然气加热方式技改,降低混合炉加热电耗,并利用开槽阳极导电性能高、气泡电阻小的优点,加快开槽阳极试验与推广工作。
通过一项项精准高效的举措,煤电“黑铝”实现了向绿色、低能耗锻造“绿铝”的转变。百河铝业公司也正是因为这一优势,企业上海期货交易品牌“BHL”牌电解铝美誉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连续四年荣获青海省电解铝行业能效“领跑者”称号。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园区一直以来把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作为重中之重,加快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扎实推进铝业高质量发展,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塑造青海铝业新的市场竞争力。
铝业变革之升级“产业链”
2023年12月4日,位于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甘河工业园区的黄河鑫业有限公司铝产品创新中心主任顾炳林站在企业办公大楼的屋顶,指着眼前企业办公楼、宿舍、厂房等建筑顶部告诉记者:“此时此刻,目光所及的建筑物顶端,利用屋顶闲置资源,安装了光伏组件,全厂已累计并网20兆瓦,生产‘绿电’自发自用,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所有光伏面板支架、铝合金电缆都是我们自产,当然,一方面是展示我们的成品,另一方面也是检验每个新产品的质量。”
黄河鑫业有限公司是国家电投黄河公司全资子公司,作为青海本土企业,在西宁开发区的全力助推下打破单一铝液与铝锭的生产,借力新能源和新基建发展机遇延长产业链,找到突破口,开展铝合金支架、电缆、逆变器、铝合金网围栏等铝产品研发与销售。“对比热镀锌钢支架,铝合金支架不需要后期防腐维护,面对光伏项目室外各种恶劣环境,防腐性能非常优越。铝合金支架无焊接、成品轻便、安装简易,仅施工成本同比钢支架每兆瓦可降低费用0.8万元。铝合金加工的原材料主要为电解铝锭,废铝支架回收的价值为铝锭价值的80%以上,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具有升值空间,产品折旧残值高,具备可再生、循环利用的优势……”说起铝业+新能源发展的好处,顾炳林如数家珍。
当然,酒香不怕巷子深,好的产品必定会被市场认可。目前,鑫业公司在具备电站设备全产业链供应业绩及能力的基础上,和西北电力勘察设计院、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国际电力投资有限公司、国家电投陕西分公司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截至目前,鑫业公司“铝业+新能源”发展累计完成销售59.23亿元,实现利润超过5亿元,累计完成销售光伏支架8.02GW,铝合金电缆6.1万公里,逆变器23065台,逆变器集成平台1330台。
好的发展路子永远都是闯出来的。“发展受困时,等来的只有绝望,转变思想,才能闯出新天地。”回忆电解铝行业身处逆境时的状况,顾炳林说。
2020年,鑫业公司承担了世界首个清洁能源大通道——“青豫直流”特高压项目光伏项目中636MW平单轴跟踪支架及部分固定支架的供货任务;疫情期间,首次在国内加工并制造了409台组串式逆变器集成平台……
从单一产品到各种可调支架、逆变器集成平台、储能ODM、铝合金电缆等25种的铝多品种产品矩阵,市场拓展从黄河公司、国家电投系统内走向全国,打造了“黄河铝”“清洁黄河鑫业”“黄河创鑫”等有竞争力的清洁能源产品品牌,鑫业公司在绿色高质量发展赶考路上跑出了传统铝转型的新路径。
铝业变革之打通“数字链”
不论什么行业,赢得转型发展的主动权,需技术赋能。然而就电解铝行业来说,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实现了产业“经验化”到“标准化”的转变。
2023年12月4日,在鑫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信息集中调度监控室记者看到,通过一面数控大屏可以实时查看电解分厂6个烟气净化、6个超浓相输送、氧化铝浓相输送、一系列、二系列槽控机实时数据,熔铸分厂废水处理站与铸造循环水系统实时数据,而且实现了和现有监控系统画面的衔接互联,可以准确掌握作业人员的状态和行为、生产和设备运行等情况。
鑫业公司科委会副主任师赵汉民介绍:“该数控平台实现了公司级、分厂级生产数据信息集中采集、统计、显示,可以实时掌握了解工艺管控流程实时状态,同时实现安全生产可视化精准管理,促进了铝电解生产自动化、数字化水平的提升。”
西宁开发区负责人表示,对于园区企业降本增效、循环发展的目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是落地“施工图”的关键一招。
“炭素焙烧炉大修及升级改造”是鑫业公司投产以来投入最大的改造项目,焙烧实现了自动远程调温、报警,改变了传统生产模式,对降低能耗物耗,提高产品产量、质量,降低制造成本,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有着重要意义。炭素焙烧生产主管李效锋说:“技改后,炭块吨块交流电单耗较公司月度指标降低11.2%,炭块吨块天然气单耗较公司月度指标降低12.5%。下一步,将对所有天车进行无人驾驶技术改造,改造成功后可进一步提升劳动生产率和自动化水平,为打造‘黑灯工厂’打下坚实基础。”
智能制造是工业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今,鑫业公司逐步把生产自动化、设备智能化、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运用到车间,实现生产可视化、过程化、精细化管理,达到本质安全、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从实践来看,顺势而为、锐意创新,生产管理的数智化,让减碳效果可计算、可追溯、可评估,既为传统产业高效转型升级注入动能,也为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夯实底座。
我省数字化领域专家表示,工业自动化与智能化是传统电解铝行业向世界领先水平迈进的一大战略需求,就青海而言电解铝企业的发展方向已转向了综合性能与智能化的提高,当然,实现管、控、决策、物流等全面智能化之路任重道远。
回看以西宁开发区电解铝企业为代表的青海电解铝行业转型路,足以证明:传统铝业之变,靠的是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理念的指引,靠的是数智化生产管理模式的支撑,更靠的是放大资源循环利用的价值。
《青海日报》(2024年01月17日 第5版:青报观察)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
助力山西高质量发展“铝模板”吸睛全国网媒记者
黄河新闻网讯(记者钱龙)12月1日,“启新程看发展”第十六届全国网络媒体山西行采访团来到忻州原平,走进中铁十二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原平构件分公司铝模厂,了解高端制造的工艺和速度。
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家绿色建筑和节能环保建筑正在积极推广,传统的施工工艺已跟不上建筑行业的需求,铝模板已成为当下建筑行业的优先选择。
在中铁十二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原平构件分公司铝模厂,生产计划部主任孟慧峰介绍,铝模板是铝合金制作的建筑模板,是按模数制作设计,铝模板经专用设备挤压后制作而成,由铝面板、支架和连接件三部分系统所组成的具有完整的配套使用的通用配件,能组合拼装成不同尺寸的外型尺寸复杂的整体模架,装配化、工业化施工的系统模板,解决了以往传统模板存在的缺陷,大大提高施工效率。
在厂区中间,一间铝模样板间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这间样板间展现了多种技术工艺,如门窗企口、吊模及反坎、大沉降位定位角钢、消防箱易拆、平窗易拆、L型角铝以及斜梁等特殊构造一次成型,使用盘扣支撑和横杆连接,划分了小支撑单元,保证支撑的稳固性;背楞按照内五外六配置,保证混凝土成型效果。”孟慧峰说。
如今,铝模板系统适用于标准化程度较高的超高层建筑或多层楼群和别墅群,在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均能体现它的技术优势。铝模板系统为快拆模系统,施工周期短,一套模板正常施工可达到4天一层,并且,一套模板规范施工可翻转使用300次以上,比传统模板节省成本。此外,还具有施工方便、效率高,稳定性好、承载力高,应用范围广。
中铁十二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钢结构分公司常务副经理孟廷樯表示,公司目前拥有建筑用铝合金模板、智能附着式升降脚手架、装配式集装箱房、钢结构、微生物新材料等多项产品。在积极响应国家住建及环保部门对新材料、新工艺的政策号召的同时,延伸产业链条,保证产品供给周转,助力忻州高质量发展不断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穷小子逆袭成山东首富,行业世界第一,去世后为他建纪念馆,凭啥
这个时代什么产业最赚钱?
看看富豪榜便能窥探一二。
马云、马化腾、刘强东、王健林、许家印、丁磊…
这些富豪们不是互联网巨头,就是房地产大亨,要么便是金融界大佬。
然而有一位老人,他本有能力涉足,但他却明确表示绝不靠其他产业赚钱。
他创业40年只深耕于大众眼中的夕阳产业——铝和纺织。
居然稳居山东首富多年。
他出生贫苦,身为长子年幼就扛起养家重担,第一份工作是扛棉包。
他宁愿脊背蜕一层皮,也不舍得穿坏衣服...
本是个苦孩子的他,却把自己人生打出了王炸:
2017年,他领导的魏桥集团已经连续六年入选世界500强,跃居第159位。
同年,中国民营企业榜当中,魏桥集团仅次于华为、苏宁,以超过3731亿营收排名第三。
远超恒大、万科、碧桂园、京东等大厂。
他就是被称为“铝业大王”、“亚洲棉王”的张士平。
作为山东人,在很长时间里,我都没听说过这位老企业家。
他为人低调,从不上富豪榜,也鲜少在公众面前露面。
坊间只有他为数不多的传闻。
1946年,张士平出生在山东邹平县魏桥村。
谈起小时候,张士平最深的记忆就是饿肚子。
肚子都填不饱,上学更是奢侈。
作为家中长子的他,未完成初中学业就辍学回家,帮父母扛起养家的重担。
张士平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镇上的油棉小厂扛棉包。
一个棉包100多斤重,他每天要扛几十包,而这个扛棉包的工作他一做就是七八年。
1968年,时值特殊时期,张士平带头号召工厂员工成立“红色联合战斗队”,为厂里遭受迫害的老师傅打抱不平。
因此他被下放到山东德州农村劳动改造,他的任务是整修黄河河岸两道。
走的时候张士平从家里带了两件衬衫,干过这活的同伴提醒他:
干这个活,不管穿什么两天准得磨烂。
张士平一听,心想那岂不可惜了两件衣服。
他干脆光着上身挖沟推车。
四个月劳动改造结束,张士平瘦了20斤,带去的两件衬衣被完好无损的带回。
老母亲掉着眼泪从他背上完整的揭下来一层晒脱了的皮。
后来提起往事,张士平说:
经过那段日子,什么苦也不算个苦了。
这段日子虽让他饱尝心酸与艰苦,却也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
结束改造的张士平回到厂里,老厂长注意到这个年轻人,觉得这小伙够拼、够勤快,靠得住,于是任命他做了厂消防队长。
没过多久,老厂长退休,35岁的张士平当选为邹平县第五油棉厂厂长。
邹平盛产棉花,当地棉油厂很多,张士平接管的棉油厂却是最烂的一个。
刚上任的张士平对管理还一知半解,等待他的却有很多棘手问题。
他说:
车间里头大小便都有,所有窗户没一块玻璃。
更让他头疼的是,当时实行市场经济,国家对棉花的管控很严格,油棉厂只能收棉花、加工棉花和卖棉花。
这导致一到旺季厂里忙不过来,淡季却全厂停工。
如何让生产可持续?张士平犯了难。
正在挠破头没招的时候,恰逢赶上国家将粮油管控放松。
张士平一拍脑袋主意就来了,油棉厂刚好有榨油机可以榨油。
他立即组织工人开始加工大豆、花生等油料。
张士平成为整个棉花加工行业第一个进入油料加工的人。
有了油料加工这项业务,淡季全厂停工这个问题不存在了。
可新的问题又随之显现,连续不停工的生产把工人累够呛,工人们怨声载道。
为了提高工人的积极性,张士平悄悄在厂内实行计件工资制度,让能干的工人拿到更多工资。
工人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厂里的产量一下子提高了。产能过剩又成了问题。
这难不倒张士平,以前的企业都是等人上门采购,很少出去推销。
他率先打破传统,提出了上门推销这一概念。
等同行们反应过来,张士平已经把别人的饭盛自己碗里了。
通过一系列的大胆突破,工厂效益节节攀升。
张士平这种先于他人思考、早于他人行动的思维,让他在创业初期很快站稳脚跟。
不到三年,这个曾今的小厂子就成为全国油麻行业利润最大的工厂。
尽管有着优于常人的超前意识,张士平却从未想过发展其他产业。
曾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做房地产,他说:
“前几年房地产比较火的时候,我们做房地产非常有优势。第一批入选可以做民营银行的企业名单上,魏桥也是第一个,但不管外界怎么引导,我都不进入这两个行业,因为我很有自知之明。”
张士平认为魏桥集团不具备驾驭本行业之外产业的能力。
他这一生只干两个行业,却都干成了全球第一:
全球最大的铝企业,全球90%的苹果手机后盖所用铝材均来自魏桥;
全球最大的纺织厂,全世界生产的牛仔裤,很大一部分布料都是出自魏桥。
在他看来干好自己擅长的事,就是最大的成功。
虽然企业规模已经达到全球最牛,但张士平的本人还是相当“寒酸”。
他的办公室直到他退休,依然还在用90年代初购置的铁皮柜子和皮质沙发。
张士平的老同事回忆说,张卫平看到桌子上有一粒米也会顺手捡起来吃掉。
他没有微信、不懂电脑。他用的手机是一部价值200块钱的功能机。
因为怕丢失或者手机坏掉买不到同款,他至少买了10个同款手机备用。
张士平这个手机,扮演着“员工投诉信箱”的作用。
手机里存放着大量来自底层员工的反馈和意见。
张士平在工作里还是出了名的“铁面关公”。
有一次,他发现一个员工偷吃了三粒花生米,他当即决定开除这个员工。
这个员工是一位领导的亲戚,领导托人捎话过来,但张士平没退半步,这个员工最后还是被开除了。
为此在工作上,那位领导没少给张士平穿小鞋。
但张士平无所谓,依然“我行我素”、“目中无人”。
厂长这么严苛,员工不是没有意见,有次几个员工怒气冲冲地围堵在办公室。
其中一个情绪激动的员工质问他:
为什么迟到了半小时,就被扣了一天工资。
张士平笑了:
这要是在我以前的工厂里,要被扣一个月!
在工作上张士平“冷血铁面”,生活上却对员工关怀备至。
格力董明珠为员工盖房子曾经轰动一时,其实早在董明珠之前,张士平已经解决了员工住房问题。
他出生贫寒,深知底层人们的艰辛和不易。为了让员工安心工作,他承诺:
让所有员工居有其屋,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子女有学上。
16万员工的住房、养老、医疗、教育问题,他全部落实到位,甚至还创建了魏桥人自己的电视台。
张士平要求职工房子面积最小90平米,必须是三居室,他深知有留守老人和孩子家庭的困境。
他希望自己的员工一家三代人都可以进城安居乐业,没有后顾之忧。
“严苛”中透着关怀,“铁面”下饱含柔情。
所以,即使魏桥员工有时在工作上会受到“委屈”、遭遇“不公”,却很少有提出离职的。
对于员工而言,魏桥集团不只是工作的地方,更是自己的家。
然而,为16万员工缔造了一个家的张士平老人,却在2019年5月23日因病去世。
整个魏桥为之悲恸。
张士平老先生逝世后,有媒体前往魏桥村采访当地村民。
其中有他当年的生产队友、老同事、老邻居:
他心里永远有着别人;
他自己生活节俭,对家乡却很大方;
没有张董事长,我们全家还在农村种地...
村民说到动情处,忍不住哽咽。
让人动容的不只是张士平老人艰苦的创业之路,更多的是他的那份责任感和使命感。
他生于黑洞,在走进光明后,没有忘记家乡人还在贫穷中挣扎。
张士平解决了当地16万人的就业和住房问题;
老人家还特别重视读书,除了建设大量优质学校,他在魏桥集团还设立了一个“考大学”奖学金。
很多读不起书的孩子,借着老先生为他们搭建的云梯,走向世界...
改革开放初期,魏桥是一个贫穷闭塞的山村,全村人靠天吃饭,以种地为生。
现在的魏桥村,傍晚幼儿园门口的操场上,经常看到有孩子在念着诗……
不远处的小广场上,儿童在玩耍,老人们三三两两凑着聊天,小区里还有秋千、篮球架和健身器...
魏桥人现在生活的平静而富裕。
而造就了这一切的张士平却离他们而去。
在他去世后一年,张士平纪念馆正式落成。
老先生逝世一周年纪念日当天,魏桥下起了小雨。
属于张士平的时代已经悄然落幕,但他却不会被魏桥人遗忘。
对于张士平的故事,你怎么看呢?
-END-
参考资料:
一见财经:“寒酸”的500强大佬张士平,他的产业仅次于华为,碾压联想、恒大
滨州微生活:张士平的最后344天:有五次公开露面,春节后曾回老家
中国经营报:山东首富张士平离世,一生不碰地产,靠两个夕阳行业做到650亿身家
环球人物:为逆转而生的山东首富张士平,能否再次逆天改命?
作者:秦晓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