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新华视点:疫情防控升级下的湖北黄冈探访录2、黄梅独山镇:3万村民心中的“母亲河”变靓3、乡村振兴百村行:东观展“兴”颜
新华视点:疫情防控升级下的湖北黄冈探访录
新华社武汉2月4日电 题:疫情防控升级下的湖北黄冈探访录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2月3日上午,“新华视点”记者一行驾车行驶在从武汉到黄冈的高速公路上。空旷的路上车辆稀少。汽车驶过之处,惊起两只在路面溜达的鸽子。
截至2月4日13时,作为毗邻武汉的地级市,黄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确诊人数已达1422例,仅次于武汉,备受各界关注。
在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下,黄冈市实行了前所未有的严格管控措施。当前的疫情趋势和防控情况如何?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升级的管控措施有多严?
黄冈市区的街头安静冷清,昔日热闹喧哗的街道上,除了值守各个路口禁行关卡的工作人员,行人寥寥无几。
疫情发生以来,管控措施一再升级。2月1日起,黄冈市区严格控制居民出行。每户家庭每两天可指派1名家庭成员上街采购生活物资,其他人员除生病就医、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在商超和药店上班外,不得外出。
黄冈市市长邱丽新介绍,实行严格管制后,全市征调出租车分配到各社区居委会统一调度,用于紧急交通保障。运输医疗物资、生产生活物资的车辆,经检测后方允许通行。
“这么严的限行令是为了减少人流量,减少传染风险,我觉得很有必要。”刚从超市买菜回来的黄冈市民周立纯说。
在黄冈市建新社区的一个小区门口,记者看到,门卫及物业管理人员正在对出入者进行登记,包括电话号码、外出目的、何时回来等信息均记录在册,同时还对他们测量体温。在给一位外出采购的住户开门时,管理人员叮嘱她“别跑远了”。
“物业、业主委员会和小区党支部会派志愿者轮班,协助我们管理出入人员。”小区门卫介绍,“我们在微信群里面也通知,每家每两天派一个人出去买菜,其他人不允许出去,工作人员必须出示证件才能出去。”
在黄冈市黄州区,一些小区号召党员轮流到小区门口值班,协助物业及管理人员做进出人员登记、测量体温等工作,还有住户志愿协助小区集中采购物资,减少人员出入带来的传染风险。
2月2日下午,记者从黄冈市蕲春县漕河镇付畈村出发,前往附近超市。小区楼下的十字路口,三个方向都设立了路障,戴口罩的工作人员全天值守。参与疫情防控、医疗救护、应急救援的车辆,可以凭指挥部开具的临时通行证通过路障,无证车辆则被劝返。
生活物资供应如何?
2月2日,黄冈发布通告,要求除商超、集贸市场、药店外,其他经营性商业场所暂停营业,且经批准的经营性场所须严格落实人员限流及防控措施。
记者在黄冈市黄州区西湖三路大润发超市看到,入口处设有排队区以及“请保持1.5米间距有序排队”的提示牌。通过排队区的顾客经由工作人员测量体温,并确认佩戴口罩后方可进入。
走进卖场内部,记者看到,大多数区域人影寥寥,只有生鲜蔬果及其他食品区聚集了约20位顾客,架上商品比较丰富,数量也较为充足。
“我们专门成立了采购小组,这些都是从武汉调配的。我们店每天可以采购到两车近10吨的货。”超市店长刘飞介绍,有些菜虽然进价上涨,但仍按节前价格亏本销售,以保证价格稳定。
在黄冈市蕲春县漕河镇,记者观察到,临街商铺基本都是关门状态,仅有几个小超市仍在营业。走进永辉超市,只见这里商品种类齐全,从398元一盒(5斤)的进口车厘子到0.99元一斤的砂糖橘,都吸引了一些顾客。熟食区上贴有告示:“为保证疫情期间食品安全,暂停售熟食相关产品。”
记者发现,除了口罩等防护用品较难买到,基本生活需求还是能够得到保障。
据邱丽新介绍,全市财政已下达防控资金41639万元,多方采购和调集防护用品、救治药品,开辟绿色通道,保障快速通行。规范物资发放,做到进出日清日结。目前,供水、供电、供气、供油、通讯这些方面能够保证,粮食、蔬菜、肉蛋奶等生活必需品供应没有问题。
据悉,目前全市累计接收3.08亿元社会捐赠资金和价值4046万元的防疫物资。
医院收治能力告急将如何应对?
2月3日下午,钟南山医学基金会援助的一批医用物资抵达蕲春县。这批物资包括60件空气消毒机、160件空气净化器、13件杀菌除味器、121桶消毒液、4箱百寒消等。
欣喜和感谢写在前来接收物资的工作人员脸上,但仍有困难存在。
疫情来势凶猛、各项准备不充分,加上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革命老区,黄冈疫情防控面临的突出困难,就是医疗救治能力仍然不足。部分县市床位紧张,乡村医护力量短缺,定点医疗机构分类分区不到位,存在交叉感染风险。
1月28日,黄冈市麻城市的确诊病例还只有9例,2月3日已猛增至125例。此外,有近70万人从武汉返乡回到黄冈。其中,仅麻城就有近5万人。
麻城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彭晓光介绍,该院感染科只有20多名医护人员,不得不从全院其他科室抽调180多名医护人员支援隔离病区。
防疫物资的短缺也困扰着一线救护工作。记者注意到,黄冈市辖内的定点医院,几乎无一例外都发布了接受爱心捐赠的公告,请求社会的“援助之手”。
黄冈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副指挥长郭应虎说,黄冈市每天需要防护服面罩、眼罩、N95和医用外科口罩、防护靴各2万个,现在全市库存已告急。“我们正在千方百计将最好的医疗资源投向定点医疗机构。”
床位紧张问题在黄冈表现尤为突出。
“黄冈正在加快补齐床位短板、分区短板、设施短板和管控短板。”邱丽新在2月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加紧临时征用宾馆、招待所、学校等场所设置临时发热病人留观病室。按照确诊病例、疑似病例、隔离留观病人、发热病人等四类人群分区留观收治,确保一人一室,避免交叉感染。并做好定点救治医院、集中救治场所、隔离场所内外24小时管控,解决“排队长、秩序乱、等候长”问题。
2月1日上午,山东第二批医疗队投入到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疑似病例救治楼,将288例疑似病例陆续转入。截至目前,共有2支省外医疗队共计549名医务人员支援黄冈,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黄冈基层医疗不足的问题。
未来一段时间,农村地区将是这场疫情防控的重点和难点。有群众反映,一些乡村还存在村民集聚、走亲串友等现象,人员排查没有做到全覆盖,农村消毒防疫的盲区还有待消除。
“全镇所有村庄都安排了专门人员,加紧走村串户,不停宣讲防疫政策,劝说村民少出门多防护。”正在农贸市场检查消毒防疫工作的黄梅县独山镇党委书记马聪告诉记者。
“刚开始还有不少人没有认识到重要性,通过各种形式的轮番宣传,现在有了明显改观。连村里老大爷、老太太都能讲出几条居家防护的措施,让我们也稍微放心了。”马聪表示,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我们一定会战胜疫情!(记者邹伟、徐海波、叶心可、骆慧、陈圣炜、张愉承)
黄梅独山镇:3万村民心中的“母亲河”变靓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周友留、黎林)7月13日,在黄梅县独山镇的独山河两旁,只见有人在打捞水藻、有人背着除草机割草……河道清淤疏浚工作开展得热火朝天。据悉,此次清流行动出动130余人次,4台挖掘机。
独山镇开展河道清淤疏浚工作。通讯员 供图
独山河,又名“幸福河”,是独山镇3万多村民心中的“母亲河”。该河发源于凉岭村,途径花园、何上屋、麻垅等村,全长5.6公里。今年以来,该镇积极响应碧水保卫战“净化行动”,按照“水下无淤积、水中无障碍、水面无漂浮、水边无垃圾”的“四无治水”要求,坚持“治湖先治河、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源”,打出了“突出整治重点、多向综合施策、抓实河长履职、实现长效管理”的组合拳,确保独山河清淤疏浚、龙感湖水质提升等工作落到实处。
不仅如此,在黄梅县冬建工程项目的支持下,独山镇对独山河逐年实施了清淤护砌,极大地提高了河道的防汛行洪、抗旱蓄水能力。
整治清理后的独山河。通讯员 供图
通过整治清理,独山河河道面貌焕然一新:放眼望去,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我们村里还自发成立了由河长、村干部、老党员、大学生志愿者等人群组成的‘护河队’,号召大家一起来保护‘母亲河’。”独山镇麻垅村支部书记黎学文高兴说,现在河道整洁了,两边环境干净了,村民们出行和居住都有一个更好的环境。
乡村振兴百村行:东观展“兴”颜
出镜:一街跨两省,鸡鸣犬相闻!这里就是与安徽省宿松县左坝乡梅园村毗邻而居的独山镇东观村。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曾经这个基础条件差、集体经济薄弱的边界村,正在书写村美、民富、业兴的新画卷。
独山镇东观村,位于我县东北部,与安徽省宿松县左坝乡梅园村仅一街之隔。这两年,这个鄂皖边陲的小村,搭上了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快车,迎来了蜕变,焕发了”兴”颜!
70岁的村民柯水桥对村里这两年的变化是赞叹有加:村里的路..... 我们东观村近两年变化很大,原来的前面路是土路,又窄。现在建设的好,两公里的柏油路,还有前头景观塘大舞台,村里现在建设的很美丽。老百姓感到非常欢喜 、很满意、幸福。
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也在悄悄打开村民致富的门。眼瞅着村里的道路修到了家门口,村民柯三乔自家屋里做起了铝合金门窗生意,他的妻子汪建枝说:多亏了党的好政策,让她家走上了致富小康路。
独山镇东观村村民汪建枝:感谢政府,感谢党,现在的生活比原来要好多了,感谢党的帮助,在很多方面都对大家进行了照顾。让大家的日子过的比以前更好了。摸得到幸福,载得动梦想!要想让百姓的好日子更上一层楼,产业发展是根本。
今年东观村新建了20多亩大棚蔬菜、300亩稻虾连作基地。在蔬菜基地了,一畦畦蔬菜长势喜人。正在除草的村民黎新华,自己在基地里干活一天能挣个好几十。
村民黎新华说道:这个大棚从去年下年建起到现在一年,今年上半年种的是辣椒和西瓜 。他天天在这里打工,一个月做了一二十天 ,一年下来在这里也赚了一两万元。现在种的是辣椒和蔬菜西兰花,长的都很令人满意。我觉得以后发展肯定会越来越好。
又种稻谷,又养小龙虾,今年东观村300亩稻虾连作基地不仅有了一个好开头、好收成,更是带动十多位村民在此务工。
独山镇东观村民张海舟介绍到,村里办这个稻虾基地非常好,他本人在这里打工,一年下来也有2万元的收入。这个稻虾基地还能带动其他人致富。村里的人个个赞好。
独山镇东观村支部书记柯珍珠说道:村里的集体收入由原来的不足10万元 增加到近20万元......大意。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东观村一班人和全体村民,将凝心聚力谋发展,用勤劳之手敲开富裕之门,在东观村谱写出村兴民富的美丽新画卷。
.............................................
全媒体记者 | 毛华山 罗涛 梅冠南
编辑︱朱莹(见习)
责任编辑︱郑鉴峰监制︱严晓晴
总监制︱蒋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