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韩币兑换人民币走势涨跌和韩币兑换人民币走势涨跌图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韩”农作物涨价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首尔房价历史走势换美元现金太LOW,如何利用期货对冲人民币贬值风险?为什么日本韩国纸币面值那么大?“韩”农作物涨价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韩国农产品涨价并不是最近的事情,从去年四季度开始不断蔓延,延续到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很尖锐的社会问题。
其中大葱价格涨势尤为明显,平均零售价每公斤高达7400韩元、约合人民币43元,价格同比猛增3倍多,创下过去四年以来的最大涨幅。还有就是从去年就开涨的白菜,当前韩国大白菜零售价约为1.1689万韩元(约合人民币64元)一棵,较2019年足足上涨45%。韩媒大加批评这简直就是吃钻石!牛肉价格突破每公斤1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85元,刷新自有统计以来的最高纪录之后,水果类价格也大幅上涨。
按韩国的说法,是由于去年气候异常,韩国去年3月高温,4月低温,5月降雨量又陡增,11月左右,爆发了80多起H5N8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接连不断的暴雨、梅雨、寒流异常天气,导致生长不均衡,黑根病等病虫害增加,农作物收成不佳,再叠加新冠疫情的冲击,对韩国农作物收成造成严重伤害和打击。
不过,我认为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韩国农业的结构、特点和农产品政策的原因,导致韩国农产品价格很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韩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靠200万公顷的土地要养活5000万的韩国人口,而且韩国政府为保护自己的农业,采取了农业产品补贴政策和限制进口政策,即所谓“身土不二”,每年外国进口的农产品少,而且平时的大力宣传,让韩国人更偏爱吃自己本土产的农产品,认为本土产的农产品是最符合韩国人身体特质的,政府的农产品的最低收购价很高,所以农民的地位也很高。
所以韩国的基础食品价格很高,在韩国吃顿排骨都是普通人很奢侈的行为,送礼送一餐排骨是很受欢迎的事情,多数韩国人吃泡菜鸡肉,其他肉食比较少,因为价格很高。
不过,韩国今年粮食自足率已经开始逐渐下降。粮食自足率是指韩国国内生产的谷物、畜产品、水产食品在每年消耗量中所占的比率。但由于2020年疫情的原因,很多国家也开始限制粮食出口,并且大幅提高粮食出口价格。而且韩国的农产品进口分配渠道很落后,因为很多都被政府、大财团垄断,也受本国保护农民协会钳制,在发达国家的流通过程只有两三个阶段,但韩国进口农产物后要经过批发商、中间批发商、大型流通企业、零售商等多个阶段的流通过程,所以消费者价格会大幅上涨。
因此一旦韩国农产品生产受到天灾人祸的影响,农产品价格就会大幅上涨。
首尔房价历史走势近十年期间首尔的房价平均上涨约1亿2,000万韩元(人民币约68万),尤其是瑞草区和麻浦区的上涨尤为明显。
据房地产114的消息,第一季度首尔公寓平均买卖价约为5亿6,449万韩元(人民币约321万),比十年前(2006年第一季度)上涨了约1亿2,285万韩元(人民币约70万)。
换美元现金太LOW,如何利用期货对冲人民币贬值风险?期货对冲人民币贬值风险理论上是可以的,有几种方法:一是可以做空大宗商品期货二是空韩国或澳大利亚巴西等货币期货,因为这几个国家严重依赖对中国出口,韩元更是号称人民币先行指标,有一定替代性。三是可以直接做多美元期货。但非专业人士是不建议用期货对冲人民币贬值风险,因为外币期货风险极大。
为什么日本韩国纸币面值那么大?稍微接触过外国货币就会发现,日元纸币都是一万一万的,韩元纸币则是五万五万的。虽然看上去很气派,但是一买东西就显得不够花,比如在韩国商店买瓶矿泉水就得600-700韩元,而日本商店买瓶水没有个200日元都下不来。
日本和韩国纸币面值之所以大,主要和本国货币单位计算的物价和收入水平有关。20世纪下半叶日韩都经历了快速发展,物价与收入增长也步入快车道,所以根据需求才发行了大面值的货币。不过随着21世纪开始逐渐发展缓慢,增长也就下降。由于现在物价和收入水平与货币面值需求差不多,所以就很少发行新的大面值货币。
不过之所以面值只增不减还有一些缺少辅币和税收需要等等的次要因素。
先看日元。自19世纪末明治天皇统一日本后,也统一了货币。当时的日元面值也只有1、5、10和100日元,后来到了20世纪20年代才增加了20和200日元面值。由于日元和银本位、金本位以及美元挂钩,所以当时的旧日元购买力还是很强的。不过从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后,当时的日本政府采用浮动汇率,所以一直到了二战末期的1945年经济崩溃,才被迫增加了1000日元面值。
在经历了战后的疯狂货币汇率浮动后,1949年日元与美元正式采取360:1的固定汇率挂钩。1953年战后的日本政府颁布了《清理小额货币及支付金尾数计算法令》,把之前的辅币“厘”和“钱”取消了,不但回收了贵金属用于战后重建,而且抹了零,从此以后日本再也没有发行辅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日本人均收入和物价水平也开始飞速增长,日元货币需求量也就随之更加频繁和升高,当时人均月收入5万日元,于是在20世纪50年代,日本开始发行5000和10000面值的日元。
后来1971年美元脱离了金本位采取了浮动汇率,日元也被迫采取了跟美元挂钩的浮动汇率,导致日本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并且随着《广场协议》的签订进入发展停滞阶段,收入和物价水平到了缓慢发展的状态。再加上信用卡等无现金支付手段的丰富,目前10000日元纸币的发行足以满足日本人日常需求。
至于不缩减面额,一来目前日本人均月收入基本在30万日元左右,目前的日元面额足以满足需求。二来日本拥有消费税,往往这些消费税都是几日元的零头,如果进行货币改革,由于没有辅币,这些零头都无法收取,将减少日本政府的税收。
再看韩元。韩国在日本殖民时期曾经发行过旧韩元,不过那时挂钩旧日元,再加上发行量也少,足够满足当时的需求。
不过1953年在战争结束后,李承晚政府发行的新韩元直接在贬值后挂钩了美元,当时的法定比例是1美元:100韩元,后来为了统一比例,发行了10和50的韩元硬币,以及10-1000韩元的纸币,以取代之前的旧韩元。
日本发行大面额纸币是因为发展,而韩国发行则是因为发展加贬值。20世纪50年代末韩元由于经济原因遭遇了人为贬值,已经达到了1美元:1250韩元的地步。随着1962年朴正熙上台后,汇率被钉在了1美元:125韩元,并在之后的18年间只做出了4次微调。由于朴正熙政府发展经济得体,韩国很快经历了“汉江奇迹”,韩国民众生活水平与物价在他的任期内得到快速发展,所以很快就在1972-73年发行了5000和10000韩元面值的纸币。
1980年韩国放开汇率后,由于日元强势美元弱势,瞄着美元的韩元迅速贬值。屋漏偏风连阴雨,在《广场协议》和亚洲金融危机两次危机,再加上地缘局势紧张过后,韩元贬得一塌糊涂,所以韩国政府也怕引起市场恐慌外加内部原因未能发起货币改革,最终架不住贬值的李明博政府在2009年宣布增加50000面值韩元。
由于目前韩国一面正在以5%左右的速度通胀,而且美元也逐渐弱势,未来不排除韩国政府发行大面额纸币或进行货币改革的可能,在此之前不会轻易缩减面额。
所以日韩的货币面额大,一来是符合眼下两国发展与物价需要,二来是因为提前就预支了通胀空间,而且在加上税收和其他政治上的原因所导致的。
好了,关于韩币兑换人民币走势涨跌和韩币兑换人民币走势涨跌图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